- N +

衡水新闻网投稿-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刘姥姥”成了“马老居”

衡水新闻网投稿-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刘姥姥”成了“马老居”原标题:衡水新闻网投稿-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刘姥姥”成了“马老居”

导读:

...

上海书展期间,澎湃新闻将举办“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你逛书展,澎湃买单”活动,目前投稿已截止。澎湃新闻文化部与专家组一起甄选了读者来稿,并选出6名幸运读者,每人奖励1000元的“2024上海书展澎湃购书金”,并将邀请6名读者来到澎湃新闻直播间,展示他们各自选购的好书,分享他们今年的书展经历。

投稿手写原件(部分)

老汉我今年七十又八。看书、买书乃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平时,逛逛书店,看到有对胃口的书就掏钱买之。遇到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我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七天展期,天天都到,早出晚归,买了一大袋的好书,笑眯眯满载而归。

说起书展,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光顾书展,那真是只图个热闹,图个新鲜。随着大流,没有方向。步入书展的展厅,那成千上万的书籍,把我给看得晕头转向,不知道买哪本书为好。

上海书展资料图。 视觉中国

书展有主厅和东、西两个辅厅,我走到东看看,走到西看看,走得满头大汗,看得眼花缭乱,结果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我从展厅一个门出去,再从另一个门走进,原以为到了另一个展厅,谁知一个圈子兜下来,又回到了原来的展厅。嗨!我真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后,糊里糊涂迷失了方向。

打此以后,我想逛书展我再也不能做刘姥姥了,要做一个明白人。经过几届书展的磨炼,我自己总结了两条经验:

一、事先做好功课。把本次书展要买的书籍,列成清单,清单上有书名,有出版社名字和作者的大名,清单上的书名来源于各个媒体。如《澎湃新闻》的“思想”栏目,《解放日报》的“读书”专版等。有了一份购书清单,在书展买书时,就能有的放矢,省时省力。如前年,我从《澎湃新闻》的“思想”栏目中获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合传》一书,这本书很珍贵,有收藏价值,于是我记在了清单上。进了书展大厅,我第一步先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柜台,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买到了此书。一位工作人员问我:你怎么知道我们出版了这本书?我把来龙去脉这么一说,他笑了:“老爷书,侬老居!”(“老居”乃上海闲话,意思是“行家”)

二、进了书展大厅,先到服务总台,领取一份书展指南。这份指南内容很丰富,既有各展厅的平面图,又有每天的节目表。有了它,不会走冤枉路;有了它,就可以得知有哪些新书在什么时候有作家签售。

就是靠了这份指南,使我如鱼得水。行之方便。有时外地朋友不识路,我拿着指南给他们指引方向,有时还做了签售活动推广员。外地朋友竖起了大拇指:“老先生。你真行!”“谢谢你,志愿者!”嗨!我一下子成了一位“志愿者”啦。有时遇到阿拉上海人,他们听了我的介绍,连连夸道:“老师博,侬老居!”

“侬老居!”这句话使我从一无所知的刘姥姥变明了书展的“老居”,如果加上姓,不就是“马老居”了吗!

在上海书展十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书展主办单位举办了《“我和上海书展十周年”征文》活动,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城了文章《我再也不是的姥姥了!》。此文获得三等奖,收入了文集中。

上海书展已迈进了二十个年头,我对书展情有独钟,它已成为了我老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刘姥姥”到“马老居”这一变化,纵然是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上海书展这个明星展事。

感谢上海书展,愿上海书展年年办,年年新!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