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那是一群不负时代的青年——读《回望赭山》

那是一群不负时代的青年——读《回望赭山》原标题:那是一群不负时代的青年——读《回望赭山》

导读:

...

《回望赭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回忆录》,莫欣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青年是指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属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走向。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20世纪初,因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一群青年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形成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

20世纪70年代末也有一群青年,他们历经艰苦与困难,却迎难而上。他们赶上了高考制度的恢复、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拼搏奋斗、勇立潮头,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回望赭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回忆录》正是对这一群青年人的真实写照。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而艰苦奋斗则是这群青年的本色。1977年下半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制度,从1966年起的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至1977年的高中毕业生,十几届考生同时参加高考,1977年的高考从公布消息到考试,时间只有几个月,考试时间比较仓促,加上当时通信不便捷,很多考生还没得到消息或者得到消息后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考试了。因此,1978年的高考才是参加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高考。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挑灯夜战的管天文、黄卫三;夏天酷热难当,把脚泡在冷水里夜以继日复习的刘哲;靠卖报纸、淘旧书自学的任书智;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熬夜复习,靠吃腌辣椒、洗冷水脸来提神的王先吉;高考前夕,躲在一里井不休不眠复习七天七夜的杨辅仓;没有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编写出五大本复习题的张新华。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向后来者展示他们那个时代的青年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他们艰苦奋斗的高考之路,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代青年人拼搏高考的一个缩影。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青年坚强意志力的体现。一个青年能否成功、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意志力的坚定性。确定目标,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少坎坷与挫折,都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一直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坚强意志力的体现。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的同学里,这样的青年,比比皆是。翟厚良自考入高中时就立志考入一所好大学,学习非常刻苦,然而到了1966年高考取消了,他考大学的梦破灭了。但他却坚信读书总是有用的,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后来,因某些原因,翟厚良身陷囹圄,生活上遭遇了一些坎坷、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没有放松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政治理论、哲学、文史知识等。1978年1月份他的案情得到了平反。平反后,为了冲刺高考,他晚上在煤油灯下,把两条腿放在装满水的桶里(夏天蚊子多,为防蚊子咬),拼命复习。最终,他于1978年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1982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吉林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如果说翟厚良的坚强意志力属于百折不挠,那么李修松就应该属于坚忍不拔。李修松自进入大学之始,便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目标制定了四年的学习规划,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都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同时还为自己预留了机动时间、放松时间。四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早上有课去上课,没课就去图书阅览室看书,一学习就是一天,晚上去教室自习,且基本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四年如一日,他严格执行着自己的学习计划,刻苦学习,如期实现了自己的各项目标。正是由于他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最终,在1982年考上了研究生,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优秀的管理者。安徽师范大学一九七八级历史系同学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事迹只是那个时代的沧海一粟。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挫折或那样的坎坷,然而那个时代的青年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尤其多,他们为战胜坎坷、挫折所付出的努力、艰辛和坚持,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所难以想象的,是永远值得我们钦佩的、学习的。

追求进步、勇攀高峰,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青年是最具有学习性地群体,他们不仅吸纳广博而专业的知识,而且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攀登知识高峰中不断追求卓越。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同学里追求进步、勇攀知识高峰的青年俯拾皆是。高岱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走出去以后,继续攀登知识高峰,陆续读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硕士、博士,1997年作为中国第一位世界近现代史的博士后进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他丰硕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成为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在学术道路上筚路蓝缕、不断奋进的代表。相对于高岱在同一个专业、方向深耕的专而精,何玉杰是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博而广。何玉杰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经济系读硕士,后又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读博士。何玉杰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挑战不同的学科、方向,不断勇攀学术高峰,成为了合肥工业大学广告学系首任系主任。除了高岱、何玉杰,历史系一九七八级的同学班玮、颜玉强、王旭东、沈建华、方亚光等大学毕业后分别考入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继续进行深造、勇攀学术高峰。那个时代的青年,积极追求进步,除了勇攀学术高峰,还积极攀登技术高峰、创新高峰、行业高峰。正是由于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追求进步、勇攀高峰的青年,才引领着时代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是青年勇担使命、敢于拼搏的体现。改革开放时期,青年自觉意识到建设四化的时代责任,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同学里亦有许多奋进者、开拓者。于志斌在南下深圳之前是黄山书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高岳伦在南下广州之前是安徽师范大学的中层干部,王昶南下深圳之前是冶金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党委宣传部骨干人才,傅元根在南下海南之前即将接任汤池中学的校长,而他们都毅然放弃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与地位,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海南,重新开始、重新奋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在那个时代有数以万计的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了经济特区,正是在这些青年的开拓进取、奋勇拼搏的努力下,才使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在每个时代勇攀高峰者、走在前面的开拓者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还是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平凡而伟大的业绩。说他平凡是因为他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工作者之一,说他伟大是因为他的工作、他的付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的同学毕业后大部分还是工作在教育战线上,有的几十年如一日深耕于基层教育,如蔡绍宜、程光华、王幼生、夏仕伦等立足岗位,埋头苦干,一生将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但是他们不一定能一直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因为根据工作需要,有些人必须做出牺牲,放弃以前的工作基础和成果,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上来。如莫欣先是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后来调到宣传战线上;吕爱民先是在教育战线工作,后来调到宣传战线上,最后又调到统战战线上。他们那代青年人,既像一个螺丝钉,平时紧紧的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又像一块砖,一旦国家哪里有需要就随时搬到哪里。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这群青年普遍的具有坚毅的个性、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求学时,他们心无旁骛的求知问学;在工作时,他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而又不断拼搏进取。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七八级同学只是那个时代青年的一部分。那个时代的青年普遍能吃苦、肯奋斗,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敢闯敢干、引领风尚,他们自信自强、刚健有为,他们甘于牺牲、乐于奉献,他们以青春韶华砥砺峥嵘岁月。正是由于那个时代的青年以燃烧青春之我,融入到国家建设之中,才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们的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我们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让我们向这群可爱的青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他们为人民、为国家、为时代的付出、努力和奉献!

本文原载于《芜湖日报》2024年8月13日,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